【海外升學】港英文科考試90分負笈英國全聽不懂? 升學顧問分享留學解難及家長誤解

升學教育

發布時間: 2022/08/05 11:08

最後更新: 2022/08/05 15:27

分享:

分享:

Jennifer表示,自己在港的英文科成績逾九十分,以為自己能應付日常溝通,到埗後才發現完全是另一回事。(網上圖片)

國外留學生活帶來不一樣的人生和世界觀。就如馬賢慧(Jennifer)12歲時已到英國寄宿學校留學,從中培養出獨立自主、勇於解難的個性,懂得以不同邏輯和思維去演繹和分析事件。即使她謙虛地直說「讀書唔太叻」,卻在競爭激烈的牛津大學以一級榮譽畢業。如今她除了開設提供升學輔導及諮詢服務的教育機構之外,亦曾著書分享留學心得。

局中人未必看清實況,Jennifer經歷了香港學生、寄宿留學生的身份,早年又開設教育機構,提供升學輔導及諮詢服務,早已將教育特色摸個透徹。她笑說沒有最好的學校,只有最適合的學校,教育制度亦如是。

勇於克服新生活挑戰

Jennifer認為小朋友到國外留學不單是為了讀書考試,而是生活,希望他們能夠喜歡這個新環境,家長可為他們先做好心理準備,簡單講解已經足夠。她亦發現很多香港學生留學,大都是家長的要求,並不是小朋友特別想去,他們亦不知為何要去。她建議家長可跟小朋友一起研究學校的設施、課程、活動等,提升他們的參與感,讓小朋友自行作出留學的決定。

Jennifer設立教育機構ARCH Education,為正考慮升學的學生鋪路,提供諮詢、技能訓練服務。(圖片由受訪者提供)

新環境新生活自然充滿挑戰,Jennifer回想當年在女校Benenden School的寄宿生活,直說初開始時全是衝擊。「家長焦點很多時都放錯地方,在收拾行李時只關心衣服、藥品等物質方面是否足夠,當年我媽媽整理的行李箱有四分一是藥!反而忽略了先為小朋友做心理準備。他們在言語、食物、天氣等方面全都無真正的概念,當面對時才不斷刷新認知。」

就如Jennifer以為自己能應付日常溝通,到埗後才發現完全是另一回事,「我完全聽不明英文,當時在香港學校的英文成績都有九十幾分,但原來香港講的是grammar,跟口語不一樣,加上當地人說話好快,自己完全聽不明白。」全因香港教育太重視英語的讀寫,不如當地以聽說為重。「聽說一定行先,在香港要多看些英文電視節目、電台,多跟外籍老師溝通。」

重視開心生活元素

至於習慣在課室較被動的學生,更要面對學習模式的改變。「香港學生專注個人考試、分數,而國外是流行討論式學習。一向習慣老師點名或舉手才回答問題,外國就要學生在班房裏有參與性,即使不點名都要有討論。」後來她亦喜歡了這種較活潑的學習方式,如學英文由只靠做工作紙,變成看話劇後寫報告等,反而大為提高學習的興趣和動力。

學生在留學前要作好心理準備,可多參與升學講座。(圖片由受訪者提供)

別以為學校能安排三餐便沒大問題,查實這才是學生在意的重點之一,Jennifer印象最深刻是「冷食」。「我初時很不習慣當地的飲食,學校給的是凍麵包、凍芝士,或者薯仔,全都是不喜歡的食物。初時是辛苦的,回去就煮公仔麵。家長可能覺得這些是小問題,好無聊,但這正正是生活開心的元素。」她笑說現時寄宿學校的伙食質素已提升,但家長可先為他們盡快適應而準備,如先讓他們知道一至五通常食薯仔、三文治,不過六日可以叫外賣換新口味。

校園生活愉快,最重要是交到朋友。「任何歲數的學生去到,都怕無朋友,但只要交到朋友,他們的校園生活基本上就開心。男仔通常透過團體活動來交朋友,有碰撞的那種,曲棍球等。女仔就以聊天為主,不妨多留意當地的流行事,時裝、明星等。」

向目標奮力前進

Jennifer笑說多得香港教育制度,訓練出她不怕捱、不怕辛苦、有紀律的特性,加上在國外時所有事情都需要自己面對,人也變得勇於嘗試、硬朗和有想法。「寄宿生活培養出自主,在香港有家人在旁照顧、作決定,但在外國大部分決定選擇都是經過自己思考才下決定,真正的『為自己負責』。」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事實上外面的世界很大,人有無限的可能性,讀書成績好壞並不代表一切。Jennifer曾接觸一位不喜歡上學、讀書的學生,發覺他對美術畫畫好有興趣,但香港學校在這方面的資源不多。當他到外國讀書時,學校很支持學生在藝術方面的發展,從中他發掘出對建築的興趣,又得知在建築美學之中是需要學術理論的支持。為了入讀心儀的建築學系,他便努力提升某些科目的成績,最終也得償心願。

「當學生確定了方向之後,不用他人鞭策,也自然努力向目標進發。即使喜歡美術畫畫,都可以向建築師的目標邁進。」Jennifer一直強調多嘗試才知興趣所在,外國學校的科目勝在多元化,寄宿學校更大都配備豐富的課外活動。「寄宿學校不只是課程吸引,生活化的學習機會,跟同學一起上課、食飯、睡覺,生活上點滴全是學生一步步成長的過程。」

記者︰劉妙賢